一場民生含金量滿滿的記者會
轉自:北京商報
今年將進一步提高穩崗專項貸款額度、推進形成一刻鍾養老服務圈、繼續打好保交房的攻堅戰、將用人工智能輔助技術提升基層醫衛機構服務能力……
3月9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在北京梅地亞中心新聞發布廳舉行記者會。民政部部長陸治原、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部長王曉萍、住房城鄉建設部部長倪虹、國家衛生健康委主任雷海潮就民政、就業和社會保障、住房、衛生健康等諸多熱點問題答記者問。

民政部部長陸治原:
推進形成一刻鍾養老服務圈
陸治原表示,我國將加快健全城鄉三級養老服務網絡體係。“上學要有學校,就醫要有醫院,養老同樣要有相應的服務機構。”陸治原說,接下來,我國將在已有的養老服務設施基礎上,推進在縣區一級健全綜合養老服務平台,在鄉鎮(街道)一級健全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在村(社區)要建立健全養老服務站點,構建起縣鄉村三級養老服務網絡,形成“一刻鍾養老服務圈”,為廣大老年人提供便捷養老服務。
陸治原表示,以老年人的需求為導向,優化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專業支撐,醫養結合的養老服務供給格局。著力完善老年人床邊、身邊可感可及的養老服務政策措施,特別是要發揮社區、養老機構對居家養老的支持支撐作用,大力發展助餐、助醫、助潔、助急等上門服務,讓老年人享有更好的“家門口”養老服務。
按照兜底、普惠、市場分類推進養老機構改革。發展兜底保障型、普惠支持型、完全市場型三類養老機構。陸治原介紹,其中,兜底保障型養老機構主要麵向“三無”老年人和經濟困難失能老年人,承擔兜底養老功能。普惠支持型養老機構麵向全體老年人,為多數老年人提供價格可承擔、質量有保障、比較普惠的養老服務。完全市場型養老機構充分競爭、優質優價。
陸治原表示,“我們將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強化政府對養老服務的規劃引導、政策支持、組織保障、監督管理工作。發揮市場配置資源作用,支持各類市場主體積極發展養老產業,推動養老服務產業規模化、集群化、品牌化發展,不斷豐富養老服務發展的供給格局。強化社會互助共濟功能,發揮社會參與作用,構建基層黨組織領導,基層群眾自治組織、社會組織、社會誌願者和社會工作者等廣泛參與的社會養老服務”。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部長王曉萍:
將進一步提高穩崗專項貸款額度
王曉萍表示,將完善就業優先政策,加大各類資金資源的統籌支持力度,全力穩定就業總量,推動廣大勞動者實現就業增收,組織實施就業支持計劃,會同有關部門出台加力重點領域、重點行業、中小微企業等挖潛崗位擴容方案,去年穩崗專項貸款餘額3000多億元,今年將進一步提高貸款額度。
王曉萍介紹,當前穩定和擴大就業任務繁重、承壓前行,還有大量的農村轉移勞動力需要實現穩定就業。就業總量壓力不減,結構性矛盾更加突出,群眾就業增收麵臨壓力。同時,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峻,國內經濟回升向好的基礎還不穩固,可能會對就業產生一定影響。
她強調,組織實施就業支持計劃。“我們會同有關部門出台《加力重點領域、重點行業、城鄉基層和中小微企業崗位挖潛擴容支持重點群體就業創業實施方案》,圍繞先進製造業、消費新熱點、民生新需求、重大工程項目等領域行業,麵向城鄉基層、中小微企業等,加大就業崗位釋放力度,分領域、分類別製定專門的方案。”
王曉萍還指出,著力促進創業帶動就業。聚焦提升創業能力、助力企業發展、覆蓋創業全生命周期、營造創業氛圍等關鍵點,加強“創業培訓、創業服務、創業孵化、創業活動”四創聯動,重點支持青年創新創業、農民工返鄉入鄉創業,更好釋放創業帶動就業的倍增效應。
此外,落實高效辦成“個人創業”一件事要求,為創業者提供“套餐式”服務。發揮好創業孵化基地等載體作用,提供低成本、便利化的全流程支持。去年,創業擔保貸款餘額2700億元,今年將繼續加大力度。
住房城鄉建設部部長倪虹:
繼續打好保交房攻堅戰
倪虹表示,住房城鄉建設部將會同有關部門堅持長短結合、標本兼治,堅決穩住樓市。
倪虹介紹,鞏固政策“組合拳”的效果,把降息、增貸、減稅等政策效應充分釋放出來,惠及更多人民群眾。繼續打好保交房的攻堅戰,切實維護購房人的合法權益。加大“白名單”貸款投放力度,按照“應進盡進、應貸盡貸”的要求,將符合條件的房地產項目全部納入白名單項目,提供有力的融資支持,充分保障項目的建設交付。
努力實施城中村改造和危舊房改造,將在去年新增100萬套的基礎上,繼續擴大改造規模,穩妥推進貨幣化安置,讓城中村居民擁有更多自主選擇權,實現早入住、早安居。同時,也有利於消化存量商品房。
在實施中,城中村改造要因地製宜,采取拆除後重建、整治提升、拆整結合等多種方式,有序推進;危舊房改造,通過拆除後新建、原址重建、改擴建、抗震加固等多種方式加快推進;及早消除安全隱患,改善居住環境,解決群眾急難愁盼。
推進收購存量商品房。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地方政府專項債安排4.4萬億元,其中一個使用方向就是土地收儲和收購存量商品房。“我們將支持地方在收購主體、價格和用途方麵充分行使自主權。收購的商品房優先用於保障性住房、城中村改造安置房、人才房、青年公寓和職工宿舍等。”倪虹說。
國家衛生健康委主任雷海潮:
大量應用人工智能輔助技術
雷海潮表示,將進一步加強基層的信息化能力,大量應用人工智能輔助技術來提升基層服務能力和水平條件。督促指導各地進一步提升和更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所配置的設備設施水平,優化改善看病就診條件。
雷海潮表示,據統計,現在90%以上的村衛生室都已經納入,極大地方便了老百姓看病、就診和費用支付。雷海潮說,“下一步,我們在醫療衛生強基工程方麵主要是從基層、基礎和基本三個方麵進行謀劃。第一方麵是強基層,第二方麵是固基礎,第三方麵是保基本,將中央部署的醫療衛生強基工程進行細化和實化。在工作安排上,我們正在會同國家發改委等製定實施方案”。
在強基層方麵,今年要進一步推動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實現90%以上的縣域達到緊密型標準,到2027年底,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基本實現全覆蓋。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就是指在縣域範圍內把縣、鄉、村三級的資源和服務聯係起來,縣醫院要發揮好牽頭和帶動的作用,支持基層。現在一些地方已經實現了在鄉村檢查,在縣醫院集中診斷,結果相互認同。這樣既提升了診療服務的質量,也節省了患者的時間。
在固基礎方麵,要進一步提升基層服務能力,“我們提出來三級醫院要去幫扶二級醫院,二級醫院要去帶動一級、帶動基層。在鄉鎮一級,都要有中級以上職稱的專業人員,由上級醫院來派駐,為居民提供長期的有質量保障的醫療服務。我們還要進一步加強基層的信息化能力,應用人工智能輔助技術,提升基層的服務能力和水平條件。另外,我們也會督促指導各地進一步提升和更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設備設施水平,優化改善看病就診的條件”。雷海潮表示。
保障
●探索形成物質加服務救助模式
隨著社會進步,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得到保障的同時,精神關愛、社會融入和自我發展等方麵的需求也不斷增長,單一的物質幫扶已經不能滿足救助對象多樣化的現實需要。對此,下一步將在以資金和物質救助為主的兜底保障基礎上,探索發展服務類社會救助,開展困境兒童心理健康關愛服務,發展重度殘疾人托養照護服務、精神障礙社區康複服務等,更好滿足困難群眾的需求。
●將穩步提高養老保險待遇水平
今年將穩步提高養老保險待遇水平。在去年的基礎上,今年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每月再提高20元,這項待遇提高涉及1.8億城鄉老年居民。同時適當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重點向中低收入群體傾斜,這項待遇提高涉及1.4億多退休人員。人社部門將認真測算,確保及時準確發放。
●優化公立醫院薪酬製度改革
對比老百姓的需求來看,在冬春季呼吸道疾病高發季節,兒科的醫療服務在局部地區尤其是大城市會出現緊張的情況。在發展兒科和精神科衛生服務方麵,將從三個方麵予以加強:一是健全兒科和精神衛生的服務體係。二是把兒科和精神衛生服務作為今年國家衛健委為民服務的八項工作之一。在精神衛生方麵,將舉辦不少於5000場次的國家和省市級心理健康知識的講座和主題活動。在兒科方麵,要壯大和改善醫務服務隊伍,將會同有關部門共同配合,優化公立醫院薪酬製度改革。三是進一步提升能力。將會同財政部進一步加強兒科和精神科的臨床重點專科建設。
增收
●每年補貼職業技能培訓1000萬人次以上
今年人社部將實施“技能照亮前程”培訓行動,從今年開始,連續三年,每年補貼職業技能培訓1000萬人次以上。
在培訓對象上,“技能照亮前程”培訓行動將聚焦最急需的群體,特別是農民工、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失業人員、就業困難人員等。
在培訓內容上,重點圍繞就業容量大、供需矛盾突出的一些領域,比如先進製造、現代服務、新職業等,增加緊缺技能人才供給,聯合民政、衛生健康、醫保等部門,開展養老服務技能人才、長期照護師等專項培訓。繼續深入實施才培育行動,體現“產業需要什麽就培訓什麽”。
好房子
●住宅層高將調整為不低於3米
近期,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正組織編製《好房子建設指南》,並修訂《住宅項目規範》,其中有一項,就是把住宅的層高標準提高到不低於3米。
“好房子”離不開新科技,“好房子”和新科技可以相互成就:一方麵,將大力推廣惠民實用的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產品,著力解決隔音不好、滲漏、開裂、反味等大家最關心的問題;另一方麵,要積極推動全屋智能,燈光可以自動感應,窗簾可以語音控製,溫度濕度可以智能調節,人的健康可以實時監測,甚至冰箱裏肉蛋奶少了還能夠溫馨提醒,就像有了一個貼心的“管家”。項目方麵,不同麵積、不同價位都有不同的“好房子”。
北京商報綜合報道
留言0